close

  “聾啞孩子不僅年齡跨度大,而且絕大多數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,在家裡很多家長不是對其嫌棄責備,就是溺愛遷就,放任自流,讓他們養成了放蕩不羈,桀驁不馴的性格。但當他們清楚地說出‘老師好’‘謝謝’時,我的心都激動不已,感慨萬分。”
  在新都區特殊教育學校,趙曉玲擔任一個班的語文、律動、語訓、思品等課程,同時兼任班主任和生活指導教師。為了儘快與學生溝通,她精練手語,課堂上十遍百遍地作示範,教學生口型。為了讓學生隨時處在語境中,她結合教材內容,製作讀寫卡片,併在教室、寢室和餐廳的牆上張貼。所謂精誠所至,金石為開,在趙曉玲的辛勤付出下,部分學生終於開口說話了。
  “我深深地知道對於這群特殊的孩子來說,一抬眼一低頭之間那一份溫柔的微笑,一個信任的眼神,哪怕是一次不經意的握手,對他們的影響有多大!”身為母親的趙曉玲“身正為範”,潛移默化影響著每一個無聲世界里的孩子。她不斷地要求自己以身作則,平等關愛每一個孩子,用自己的行為去感染他們。“每天我們都和孩子們同吃同住同學習,手把手地教會他們穿衣疊被,學會自立。有時遇到有孩子尿褲子了還得為他換洗。無論嚴寒酷暑,天晴下雨,每天都是6點過起床,招呼他們洗漱、吃飯、上課,晚上還要查夜。半夜三更送生病的孩子上醫院是常有的事,徹夜未眠的日子更是太多太多。在這裡,我們以學校為家,以學生為伴,做聾啞學生的‘老師媽媽’。”
  對於任何一個學生,趙曉玲都要求自己做到愛和相信,“不拋棄,不放棄,用愛心、耐心培養他們擁有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態。”趙曉玲說,儘管其中會遇到很多苦難,但朝夕相伴讓她和孩子們間的感情越來越深厚,孩子們都叫她“老師媽媽”,每當面對這一切時,趙曉玲的心裡總會升騰起一種從未有過的欣慰。
  “勤學、善思、實幹”一直是趙曉玲的工作准則。18年來,在這個特殊的崗位上,趙曉玲時時謹記自己肩負的責任。“低下身子和孩子說話,這讓我一直以孩子為主,想孩子所想,做他們的知心朋友。組織他們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,讓他們在和正常孩子的交往過程中體會社會大家庭的溫暖與愛,從而積極地面對生活的挑戰。”趙曉玲的另一件“法寶”則是每周開辦家長課堂,在學堂中教家長手語,講教育小故事,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……從而贏得了家長們的尊敬與贊賞。
  趙曉玲說,如果說當初步入特教因一個緣字,那麼如今則是為了一個情字。“當面對一張張天真稚氣的笑臉,面對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,面對一個個靈性,有感情的孩子時,我能不為之心動嗎?”趙曉玲說,每當看著孩子們“金口”初開,隨音樂舞蹈時,她就會找到為之眷戀,為之固守的東西。“我深深地知道,一條無形的紐帶已將我與這個特殊的群體,特殊的講臺連在了一起,為了這些孩子,為了那在靜默中生長的希望,我將一如繼往,矢志不渝。”
  本報記者 侯初初  (原標題:趙曉玲:聾啞孩子們的“老師媽媽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45lowgn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